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良好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前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向病理性黄疸转化,而病理性黄疸有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故积极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中药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

  方法:将患儿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如光疗、白蛋白、酶诱导剂等),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患儿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良好。

  在治疗中笔者充分认识到有些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临界浓度据出生体重、孕周而不同,出生体重及孕周愈低,临界浓度也愈低,因早产儿血浆蛋白储备不足,清蛋白浓度较低,当血清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增加,清蛋白结合胆红素结合能力便不足,此时虽血胆红素浓度不太高,仍有可能产生胆红素脑病。因此笔者对于早产儿的退黄态度应非常积极。

  缺氧使促红素增多,红细胞生成增多,生后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释出,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酸中毒时可损伤血脑屏障及脑细胞线粒体,促使胆红素进入脑组织,脑细胞对胆红素的侵入将失去防御能力,因此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在缺氧时更易发生胆红素脑病,在给茵栀黄治疗黄疸的同时应注意先纠正缺氧酸中毒,改善血脑屏障。

  对于开奶延迟及胎便排泄延迟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病,笔者将给予茵栀黄口服使大便变稀薄,易于排出。因胎粪中含有一定量胆红素,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无细菌,肠道内P-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将胆红素分解形成未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很快从肠道吸收进入肠肝循环加重胆红素吸收,鉴于此机制,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主张早哺乳,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一旦有该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茵栀黄每次3g,每日3次口服,不需要住院,减少了母子分离的痛苦,利于母乳汁分泌。

  茵栀黄为中成药,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祖国医学称病理性黄疸为“胎黄”,认为多由于孕母食辛辣肥甘,心境不佳,致湿热郁结肝胆,移于胎胞,或为胎儿出生后外邪侵入,湿热蕴于中焦,移热肝胆,湿热熏蒸,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发为黄疸。方中茵陈为君药,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作用。栀子味苦、性寒,为臣药,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的作用。黄芩苦寒为臣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上述三药相配伍,加强了其清利湿热的作用,方中佐以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金银花,共同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栀子、黄芩中多种成分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临床发现无任何毒副作用,通用于新生儿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除外胆道梗阻),疗效满意。加快了胆红素的消退速度,减少了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茵栀黄颗粒:[url]http://www.fuguantang.com/goods/1895.html[/url]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