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将器官分配给最需要的人
昨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首席专家何晓顺教授向记者表示,该办法的出台有助于“将器官分配给最需要的人”,预计异地分配机制最快三年后有望实现。不过,要从源头上实现器官分配的公平、公正与透明,必须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改变移植与捐献“僧多粥少”的现状。
家境贫困器官捐献者,将由救助基金给予扶助
器官捐献是无偿的。对于家境贫困的器官捐献者,该如何进行救助?记者获悉,业内人士主张设立第三方救助基金,对捐献者家庭进行扶助,资金来源可以由政府、移植医院、慈善团体和获救者共同捐资。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设立器官捐献家庭救助基金的可行性问题。
拓展阅读:在中国移植器官有多难?
我国器官移植供需比为1∶150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100万人在进行腹膜透析或者特别血液透析,需要进行肾脏移植;每年有30万终末期肝病病人需要做肝脏移植。由于器官短缺,每年成功移植的不到1万例,大多数的患者在苦苦等待中去世。我国器官移植供需比为1∶150。
器官捐献远远难以满足移植需求
年3月,中国红十字总会与卫生部在天津正式启动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试点开展两年来,国家层面的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机构目前进入最后的协调阶段,人体器官捐献只限于开展试点的16个省市。何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还没有最后的时间表。截至2012年3月15日,全国器官捐献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16个省(市、区),共完成捐献207例,捐献大器官546个,挽救了500余个垂危的生命。但相对于我国器官移植的庞大需求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器官捐献的的瓶颈在哪里?
器官捐献工作遭遇到了法律的瓶颈。2007年3月才由国务院通过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作为我国开展器官移植的法律依据,《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器官移植事业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基于当时器官移植的现状,该条例侧重在监管不规范的移植,而非鼓励公民器官捐献,并未打通器官捐献的“绿色通道”。
安徽阜南二中17岁男孩王鑫突发急性脑出血,经30多天抢救无效死亡。根据王鑫生前和父亲王保田的约定,谁先去世,对方就帮他实现捐献器官的愿望。王鑫捐献出了肝脏、肾脏、角膜等多个器官和组织,这些器官和组织帮助了7个人。
在器官捐献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捐献工作的顺利完成。郝林娜说,从已完成的捐献案例分析,发现潜在捐献者的渠道不畅。很多医院和医生都不按照卫生部印发的“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即“脑-心双死亡标准”,进行正确的死亡判定。很多医院有顾虑,怕担风险不愿开展器官捐献工作,不能及时准确发现潜在捐献者并及时上报信息,没有形成潜在捐献者信息上报制度,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器官捐献工作缺乏政策支撑和资金保证。在医患矛盾紧张的现阶段,都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医院参与的热情普遍不高。
文章由福冠堂新特药在线(www.fuguantang.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