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天气如何,在社区健身设施中,经常会看到老年人抬腿到高杠上做韧带锻炼,还能看到老年人在公园里跑来跑去。其实这类人在健身的过程中有很多误区。请查看专家关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指导。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老年人在锻炼时比年轻时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考虑。首先需要规避风险,注意安全,当然还要注意是否有效。有些老年人往往不顾天气和个人感受,坚持锻炼,中年锻炼的方式、速度和强度都停留在老年,不符合生理规律。运动要随年龄增长,适当降低强度。喜欢拉韧带的老人,不能只拉韧带而不练力量,可以通过健身的方式增加腿部和上肢的肌肉训练。
喜欢球类运动的老年人也要注意,有些球类运动过于激烈,容易导致心脏血管内的栓子断裂或脱落,堵塞大血管,造成大量心肌坏死和心脏骤停。所以老年人打球时,要调整心态,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如果玩的时候感觉心前区有短暂的刺痛和闷痛,休息一会就好了,就不能再玩了。
散步是老年人首选的健身方式
步行是老年人的首选,安全、简单、易控制。平时体力活动少的人,每天应连续步行30分钟,或每天至少2~3次,每次快走10~15分钟,对其身心健康非常有益。最好把脉搏控制在170减龄,或比静止时脉搏快20~40倍,即静止时心率为70次/分,行走时达到90~110次/分。
走路有很多好处:
比跑步安全。跑步时,脚着地的冲击力是体重的2~4倍,可能会拉伤肌肉和韧带。走路产生的冲击力只有体重的一半,能有效缓解因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肌肉和关节僵硬、萎缩、疼痛等症状。
衰老后,体内代谢减慢,摄入的脂肪不易氧化利用,导致脂肪堆积、肌肉松弛、肥胖。如果可以在户外昂首行走,可以锻炼肩部、手臂、背部、腹部、腿部、臀部等部位的肌肉群,保持脊柱处于生理功能姿势,从而延缓衰老。
增强心肺功能户外行走是一种运动状态,可以促使心脏输送更多的血液,满足全身所有器官组织因行走而消耗的氧气,锻炼心肺功能,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
增加骨密度骨密度取决于食物的种类和运动量。在户外晒太阳有助于沉积骨骼和增加骨密度。
户外散步缓解精神压力被称为天然镇静剂,可以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减缓心率、调节血压、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改善思维状态户外行走可以激活脑细胞的兴奋性,加快反应能力,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走路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除了饭后半小时内不适合散步,其余时间都适合散步。行走速度因人而异,以自我感觉为准。老年人应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步行1小时,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但时间不要太长。根据条件,最好选择空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的地方。走路时,走路要轻松,精神要平和温柔,沉着冷静,不要想任何问题;选择2~3厘米厚,鞋底有弹性的软底鞋;拐杖走路也是老年人的好选择,下肢压力减轻,速度加快,步伐平稳,安全感强。
八大平衡保护身体
每种健身方法都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选择过于单一的方法不一定有效,所以要选择均衡运动或各部位交替运动。这里有八种平衡交替练习,老年人可以从中选择几种组合。
脑体平衡:除了走路、跑步、打球等身体锻炼外,写字、练字、上网、打牌、下棋等脑力锻炼也要交替进行。它不仅能增强体力,还能延缓大脑衰老,避免过度的脑力或体力活动。
动静平衡:身心交替锻炼。在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时间的同时,做冥想和冥想练习来放松肌肉。既要进行动态肌肉活动(步行30分钟),也要进行静态肌肉活动(每天膝关节弯曲90度以上的高位马步10分钟)。
上下平衡:下肢活动较多的跑步、散步锻炼心血管系统,主要锻炼腿部肌肉;上肢活动多的运动(打球、健身器材)也要做,这样上下肢肌肉才能得到均衡的锻炼。
前后平衡:人体大部分动作都是向前的,所以前组的肌肉和韧带是上的,而后组的肌肉和韧带是下的。前后失衡是很多疾病的源头。向后运动,如向后走、反弓和仰泳,可以加强下肌肉韧带。
左右平衡:大多数人的手或腿都比较优越,天生多才多艺,对面处于劣势。左右交替活动的好处不仅在于平衡左右肢体,还在于平衡大脑左右半球的发育。
快慢平衡:快慢交替的动作,如慢或快节奏的舞蹈,慢走和快走的交替,可以锻炼身体的各种代谢功能。
冷热平衡:外界不同温度下的运动,对身体的免疫力和心血管平滑肌的舒张收缩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冬天冷风和夏天热风的温差高达30℃。不要过分强调某一种方法的好处,也要重视某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年轻时不习惯冷水洗澡的人,老了以后要减少水温差,在水温26~28℃的游泳池游泳是非常适合的。
纵横平衡:人体大部分采用直立运动,需要水平或水平运动来保持人体各部位重力和血液分布的平衡,从而减轻心脏负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除了游泳,爬行也是一种水平运动,每次用四肢向前爬行20~30分钟比较好。